欢迎访问东莞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登录 网站导航

东莞自考网

咨询热线:400-8077-735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东莞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5章

编辑整理:东莞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0-12-02 16:49:42   【 】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东莞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5章

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一.单选题

1.下列立法活动属于狭义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或废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活动B.国务院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

C.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规章 D.地方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

2.国家环保总局可以制定(   )

A.环境法律B.环境行政法规C.环境行政规章D.环境单行条例

3.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规划表述错误的是(   )

A.地方性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一般是参照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规划的形式来进行

B.国务院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的立法规划

C.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规章的立法规划

D.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立法规划

4.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文献是(   )

A.《里约宣言》B.《增长的极限》C.《封闭的循环》D.《我们共同的未来》

5.省级人民政府可以颁布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其生态学依据主要是(   )

A.物物相关律B.负载有额律C.相生相克律D.时空有宜律

⑴“物物相关”律。即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改变其中的一个事物,必然会对其他事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它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环境时应当注意调查研究和统筹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⑵“相生相克”律。即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生物种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美国白蛾、鼠—蛇

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等法律。

⑶“能流物复”律。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停地循环。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于发展生态农业以及鼓励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活、生产方式的规定。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于防止环境污染,尤其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规定。

⑷“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必须一方面使它供养的生物的数量不超过它的生物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需确保排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量不超过它的自净能力以及使冲击周期长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周期。

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的规定;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规定和关于限制冲击周期,如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规定。

⑸“时空有宜”律。即一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有条件组合,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

环境管理中的区域性原则,即往往实行地方法规优先原则。

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依据生态学上的(   )

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

7.我国提出“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律工作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是在哪部法律、法规中(   )

A.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B.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

C.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D.1986年《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8.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

A.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的

B.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概念:一是“需要”,二是“限制”

C.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实质是对国家和国际现行法律体制在新的发展目标指导下实行全面的变革

D.我国现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

9.经济刺激方法中,属于市场刺激方式的是(   )

A.价格B.税收C.排污权D.补助金

10.对环境法规进行经济分析起源于(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本文标签:东莞自考 工学类 东莞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5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dongguanzikao.com

本文地址:http://www.dongguanzikao.com/mnst_gxl/25548.html


《东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东莞自考-便捷服务